還記得《笑林小子》和《新烏龍院》中那個總是戴着小墨鏡,看上去蠢萌可愛的小胖墩郝劭文嗎? 前段時間,他在社交平台上發了一條為自己慶生的動態。 彈指一揮間,郝劭文已經31歲了。 只可惜,昔日火遍全國的童星卻漸漸成了路人甲,以往的名氣也一去不返。 想想他以前的輝煌,還是感到有些唏噓。 當年,他憑藉《笑林小子》和《新烏龍院》中的幾個角色,收穫了一大波人氣。至今網友們談起這一形象,依然是忍俊不禁。 據説,當時的郝劭文年僅4歲,就賺得了千萬身家,成了家喻户曉的明星。 但好景不長,隨着年齡的增長,原先胖墩可愛的郝劭文漸漸變了模樣,形象早已不適合可愛討喜的角色了。 因此,之後參演的影視作品也都反響平平。 2003年,升入初中的郝劭文決定把心思全部放在學業上,併為此暫停了一切演藝工作。 與此同時,郝劭文的母親經商失敗,不僅賠光了他賺的千萬家產,還欠下了很多債務。 為了生活,幾年後的郝劭文,又決定復出拍戲。 只是,在這個注重演技和顏值的時代,郝劭文在演藝圈已經完全失去了優勢,只能在電影裏演一些鏡頭不多的小配角。比如,《那些年》裏的阿和。 看到郝劭文的“慘狀”,很多人覺得,小時候風光無限的童星,如今淪為這般,屬實叫人不忍。 但郝劭文本尊似乎並不這麼認為。 在一次採訪中,談及這一話題時,他曾雲淡風輕地表示:童星的輝煌只屬於過去,那也是在許多人的幫助下共同完成的。如今的他,更希望遵從內心,去從事一些不一樣的工作。 潛台詞就是:過去的成績,無論再輝煌,那都已經過去了。我曾經實現了很多人都無法實現的夢想,我很知足。我現在要做的,就是好好享受每一個當下。 有網友發現,他常常會在社交平台上上傳自己的吃播視頻。 視頻中,郝劭文大多時間一言不發,只是張大嘴巴,吃着手裏的食物。 在他視頻中,你也可以感受到他的那份知足自在的心情,彷彿在向每一個替他惋惜的世人宣告:歲月改變了我的容貌和境遇,但也贈予了我最寶貴的人生財富——知足淡然。 02 郝劭文的心態,讓我想到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《心靈奇旅》。 主人公喬伊,是一位在中學兼職的音樂老師。 長相平平、出身平平、工作平平的他,卻有一個對他來説並不平凡的爵士樂夢想——擁有自己的音樂舞台。 於是,人到中年的喬伊,一邊當老師,一邊努力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。 終於有一天,他等來一個與著名爵士樂手同台演出的機會。 眼看夢想就要成真了,喬伊卻在演出前的幾個小時,意外去世了。 由於不甘心,喬伊的靈魂從排隊通往死亡的路上逃脱,誤打誤撞來到了一個名為“生之來處”的地方。 在這裏,他混入了“靈魂導師”的隊伍,得到了一個“回看自己一生”的機會。 當他發現,自己活着的時候,不是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,一次次被拒之門外,就是在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中,虛度着光陰,喬伊崩潰了: “我的人生,簡直毫無意義。” 後來,喬伊拼盡全力死而復生,終於如願參加了夢寐以求的音樂演出。 那一晚,他的演出完美極了,就連曾經一直不看好他的老媽,都為他驕傲尖叫。 走下舞台後,原以為生活從此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喬伊,卻發現,實現夢想之後的生活,並沒有太大的變化,他説: “為這一天我等了一輩子,我以為我會有所不同;可是我發現,它和以往沒什麼不同。” 他忍不住問和自己同台演出的偶像:“我為了這一刻拼盡全力,為什麼會感覺不過如此?” 偶像意味深長地用了一個小故事回答他: “小魚告訴老魚,自己要去大海。 老魚説,你現在就在海洋裏啊。 小魚卻説,不,這兒只是水,我想去的是海洋。” 這個小故事,讓喬伊頓感醍醐灌頂,重新理解了活着的意義。 原來,活着本身,就是意義。 生命,就是我們所在的大海。 有時候,夢想自帶的光芒太耀眼,遮蔽了我們本就擁有的另一種富足——活着。 如果還能嚐到香噴噴的披薩餅,能和社區的朋友相約小聚、得到母親的支持和學生的信任,那就生活在富足裏。 03 很多活着卻不知足的人,其實就像那個故事中的小魚一樣,因為對當下的生活太習以為常,而忽略了身邊觸手可及的幸福。 職場小白幻想着,哪一天月薪過萬了,生活就不一樣了;出租屋裏的年輕人認為,有了自己的房子,人生就圓滿了…… 但他們並不知道,即便實現了這些,幸福感也不會如願一直維持在很高的水平。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中,提到一個心理學術語,叫享樂適應,指的是:很快適應新改變帶來的快樂,並恢復到平常快樂程度。 正所謂“入蘭芷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;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”。 人的慾望是無底洞,永遠填不滿。 當新的慾望湧現,新的問題接踵而至,那些因為實現夢想的愉悦感,便會被迅速沖淡。 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桑雅·呂波密斯基在《這一生的幸福計劃》中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。 她發現,我們是否幸福,只有10%取決於我們所面對的現實,剩下90%都跟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無關,而是基於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。 換句話説,一個人的幸福指數,絕大部分取決於大腦過濾外部世界的方式,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本身。 世間不缺少幸福,缺少的是發現幸福的眼睛。 我想,郝劭文之所以能夠在經歷過從巔峯到低谷的落差後,還能自得其樂地享受生活,正是因為他那雙發現幸福的眼睛。 或許在他看來,幸福無非就是認真對待手中的美食,吃好每一餐飯,過好每一個和家人朋友相處的當下。 有人説,生活是否如意,從他對食物的態度便能看出一些端倪。 深以為然。 生活原本充滿了瑣碎與漫長,但愛吃的人,總能把生活過得情趣盎然,有滋有味。 所以,千萬別替他的境遇感到惋惜,或許他過得比你還幸福。 在這個浮躁而快節奏的世界裏,所有人都急着告訴我們“趁年輕,要努力拼一把,你才能跑贏大多數同齡人,過上有車有房有成就的美好生活”。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“認真過好出租屋裏的每一天,你也可以很快樂”。 04 幸福來得快,去得也快。 但如果你想延長這種感覺,或許可以試試《重塑自我》一書中提到的2個建議: ①散步 賓夕法尼亞州的研究人員在《運動心理學期刊》上的文章中指出,越是運動,人就越興奮、越有激情。 不必花太多時間,一週只要散步三次,每次健走半個小時,就足以增加你的幸福指數。 有研究顯示,30分鐘的健走或慢跑甚至可以起到臨牀抑鬱症患者康復的功效。 ②寫日誌 花20分鐘記錄下一件充滿正能量的經歷,可以大幅提升幸福感。 道理在哪兒呢?因為你寫的過程就是對這次經歷的一種重温,而且,你每讀一遍,就會重温一次。大腦將會幫你返回當初的場景中。 德克薩斯大學有一項研究,叫“我究竟有多愛你?讓我數數有多少次吧”。 研究人員讓一堆夫婦中的一人用20分鐘的時間寫一寫他們的夫妻感情,每天如是反覆進行三次。 一段時間後發現,這對夫婦的感情比測試組的更加親密,更加牢固。 其中的原因就在於,這短短的20分鐘,能夠幫助人們記住人的善良,和一切經歷過的幸福時刻。 自媒體作者柳飄飄説過一句話,我覺得很有道理:
願你我都有追夢的能力和韌勁,也有接受平凡和普通的智慧和勇氣。 共勉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