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瑋楠(富書簽約作者),來源:富書(ID:zhongchoudushu),轉載請加fushunamei 富書主播:木棉 主播荔枝號:牙璋辭鳳闕 (FM1965863) 今天看書的時候,遇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: 一個人應該選擇那種穩定賺錢的工作,還是那種可能一夜暴富的工作? 當時我想了幾秒鐘,點了後面那個選項。 於是,這本《黑天鵝》的作者塔勒布先生就跳出來反對説,“錯,你應該選擇那種穩定賺錢的工作”。 01 理解收入的突破性 塔勒布先生把職業分成了兩種:穩定賺錢的和爆發式增長的。 穩定賺錢的職業很好理解,比如所有拿工資的崗位都是穩定賺錢的。 你只要安心待在崗位上,每個月都會收到一筆月薪,年底可能還會有獎金。 而如果再往下延展,所有需要增加勞動和時間來換取更多財富的職業都是穩定賺錢的。 比如説一位麪包師,他必須烤出更多的麪包才能增加自己的銷售額。 或者一位牙醫需要接待更多的病人,拔掉他們的智齒來換取收入。 在一個穩定賺錢的職業中,努力和勤奮就是成功的祕籍。 你只要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,就會看到最終收入的增長。 而爆發式增長則完全相反,就算是無限度的勤奮也無法保證成功。 比如説,一位平庸的小説家,每天可能花16個小時來寫故事,但是依然無法得到足夠多的讀者認可,從而靠寫作養活自己。 但是一位優秀的小説家,比如《明朝那些事》的作者當年明月,可能只是利用自己下班的業餘時間進行創作,就寫出了銷量近千萬份的作品。 如果嚴格來對比投入時間的話,他的時間投入遠低於那些全職作家,但是銷量可能是他們的幾千倍。 再比如説同樣是做投資決策,一箇中產家庭可能要面對的是家裏一百萬存款的投資方向,而橋水基金的老闆達利歐要思考的是旗下一千億的投資策略。 雖然可能他們操作投資的步驟都一樣是選擇產品然後買入,但是他們獲得的回報絕對值是天差地別。 穩定賺錢和爆發式增長的區別,就在於收入的突破性。 具備收入突破性的職業,可能一招制勝,一夜暴富。 而不具備收入突破性的職業,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,靠長期穩定的投入來取得收穫。 02 為什麼不具備突破性反而好? 按這個思路來講,很明顯那些具備收入突破性的職業更好,因為有可能在短期內快速積累財富。 為什麼塔勒布反其道而行呢? 在分享他的邏輯之前,我簡單介紹一下這位知名作家。 塔勒布是是一名對沖基金經理、衍生品交易員,也是一名喜愛冥想的思想家。 國內讀者們可能更加熟悉於他的幾本書籍,比如《黑天鵝》、《反脆弱》和《隨機漫步的傻瓜》。 就這樣一位知名作家,很誠懇的告訴你,其實不具備收入突破性的職業更加的好。 他給出的原因在於,這種職業雖然不會一夜暴富,但是收入模型非常穩定,可預期,你很清楚自己投入多少資源會換取多少回報。 也就是説,大部分選擇不具備收入突破性職業的人,都擁有一個穩定的收入預期。 但是,大部分選擇具備收入突破性職業的人,完全無法預估自己的收入。 因為在這樣類型的職業中,往往會有一種贏者通吃的情況,收入都被少數的幾個佼佼者拿走了,剩下的人只能喝西北風。 以演員為例,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那些演員,無論是小鮮肉還是老戲骨,可能個個都是年入千萬,代言無數,出門在外都有着保姆車和經紀人。 但是,我們能馬上叫出名字的演員,可能只有十幾個,臉熟的可能有幾百個。 而如果你去微博搜索“演員”這個用户標籤時,會發現有244萬個。 這意味着,有大量的不出名演員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努力奮鬥着,他們選擇了一個具備收入突破性的職業,但是確沒有真正達到突破收入,甚至賺錢還比不過那些有穩定收入的職業。 這是因為這個贏者通吃風險,塔勒布建議大多數人選擇穩定賺錢,因為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説,大部分人註定是被吃掉的那個羣體。 03 魚和熊掌,如何兼得? 如果按塔勒布説的做,那麼未來十年二十年的預期就非常清晰,可能很多人會不甘心如此平庸。 但是如果選擇突破,又可能變身小蝦米被大魚吃掉,非常的糾結。 所幸,在這個時代,我們有機會可以把兩種的優點融為一體,以投資組合的思路來運營自己。 我簡單解釋下什麼叫做投資組合,比如説你全家有一百萬需要去投資。 如果全部存到銀行的話,安全雖然安全,但是每年的活期利息只有0.35%。也就是存一年能拿到3500元。 而如果你去購買股票基金,收益可能很高,但是也有虧損的可能。 按照正負10%算,那就是可能賺10萬元或虧10萬元。 按照原先的思路,你要麼就縮起頭來安心拿利息,穩賺不賠但是也沒多少錢;要麼就是狠狠心梭哈,看看是能賺一筆還是虧一筆。 而投資組合的思路,就是你把自己的資產進行組合,比如拿出80萬存到活期,賺利息,再拿出剩下的20萬來購買貨幣基金,如果賺了是好事。 如果虧了,也不至於傷筋動骨,目前成熟的投資方式都是以組合的形式進行,兼顧各種機會和風險。 那麼,一個人在職業上的選擇,如何打造出自己的投資組合呢? 首先,你需要有一個不具備收入突破性的職業,比如説一份穩定的工作,或者是某個符合標準的項目。 在這個部分,你知道自己只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勞動,就可以獲得回報。而你將會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投入在這個部分,所以這也叫做本職工作。 然後,在這個職業之外,拿出額外的時間去嘗試那些具備收入突破性的職業,比如寫一本書,做一門課,甚至是做幾場直播。 你的目標是通過這些嘗試,來獲取收入的突破,這個部分可能成功,也可能失敗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會投入自己的業餘時間。 最後,還有一種整合方式,是你把自己本職工作的收入模式進行修改,達到兩者並存的狀態。 我拿我自己的舉例,在去年的時候,我曾經有着一份全職工作,收入穩定可預期。 而在晚上和週末的時間,我會把額外的時間拿去製作課程和寫作,來獲得課程銷售的收入和文章專欄的收入,嘗試衝擊突破口。 到了今年,我成為了一名課程設計師,就直接把這兩種收入方式合併到我的職業中。 我在與老師合作時,會給出兩種合作方式,第一種是按課程的節數收取設計費,屬於典型的多勞多得,少勞少得; 第二種是按照課程最終的收入進行分成,如果賣得好,可能一次合作的分成就超過一年的勞動所得。 如果你的職業跟我的職業類似,完全可以嘗試融合。 如果不適合融合,就可以把時間看做自己的資金,將大頭放進不具備突破性的職業中,獲得穩定回報,然後勇敢地將剩下的資源放到那些充滿可能的突破性職業中。 無論最後成功還是失敗,你肯定都不會後悔。 而如果你只選擇其中一種,可能之後會浪費大量時間幻想自己選擇另外一條路的可能性,何必呢?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