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芷語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,是一點一滴的努力匯聚成河,才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。 近日,90歲的袁隆平視頻回信勉勵青年“知識、汗水、靈感、機遇,我沒有什麼祕訣,我有八個字”,被刷上熱搜。 幾日前,他榮獲共和國勳章,獲獎當天還在田間查看“第三代雜交水稻”制種情況,又引得無數人為他點贊。 連上熱搜的他,是當之無愧的科學界明星。 在中國,無人不知他是“雜交水稻之父”,可如此盛名於他而言只是“鴻毛”。 他一生都往來於田間,稻田,就是他的主場。他就像一個平凡的農夫,兢兢業業在自己的崗位上,伺候和調理着他的水稻,觀察和研究着他的水稻,一分一秒都不捨得耽擱。 年少時以為成功是繁花似錦、是榮耀加身,是璀璨和不平凡;人至中年才明白,所謂成功,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堅持,而越是成功的人越能甘於平凡。 甘於一生只做一件事 袁隆平説他有兩個夢想,一個是禾下乘涼夢,讓中國人民吃穿不愁,還有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。 總而言之,就是培育推廣雜交水稻。 其實,袁隆平年輕的時候多才多藝,會拉小提琴、説一口流利的英語,在全校的游泳比賽中獲得各類獎項。 可是,他還是選擇了水稻作為一生的追求。 他始終記得母親告訴他:
他19歲考取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,畢業後被分派到湖南省的安江農校,開啓了水稻實驗之路。 而後袁隆平經歷了文革,試驗田兩次被毀,被調往長沙……有過順境,有過逆境,但他始終沒有放棄。 他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,正因為他的堅持。 現實生活中,有太多人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”,一會考教師證、一會學平面設計,有的碰壁了便轉行,有的貪多嚼不爛,一無所成。 傳説有一位名叫慧運的和尚,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偉大的禪師。 一次,一位愛抽煙的人送給他一個煙袋,慧運欣然接受了,可他慢慢覺得,抽煙打擾到他的禪定,他便把煙袋扔掉了。 過了幾年,他讀了《易經》,不覺入迷。 一段時間後,他想,易卜雖然神奇,但如果他沉迷於此,就不能專注參禪了。於是他放棄了研究易經。 再後來,他又迷上了書法,他進步很快,很多人認可他的字,並大加稱讚。 但慧運沒有被讚美衝昏頭腦,轉念一想:繼續下去,又要耽誤我參禪了。於是,他放棄了書法。 從此以後,一心參悟禪定,並最終成為一名禪宗大師。 俄羅斯有句諺語:若同時追兩隻兔子,你一隻都抓不到。 對一件事產生興趣是易事,堅持並把它做好卻不易。嘗試多、涉獵廣看似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可如果沒有堅持,年輕時的“酷”最終只會落得個“碌碌無為”。 真正成功的人,都能甘於平凡,甘於一生只做一件事。 甘於下“笨功夫” 去年12月的北京人民大會堂,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的大會上,名列100名改革先鋒稱號中的袁隆平也沒有出現,因為他彼時正忙碌在四季高温的海南三亞水稻田中。 很多人説袁隆平笨,不會偷懶享受,不懂“遠程操控”,不是他不會,而是他深諳“人誤地一時,地誤人一年”的農諺道理,獎可以由人代領,而研究到節骨眼上卻無人可以替代他,必須爭分奪秒,實驗也不能有毫釐之差。 大多數人眼裏的“笨功夫”,其實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 據説,畫家豐子愷曾經帶着女兒到煙雨樓遊玩,聽到有人議論他的畫,“豐子愷畫的人真怪,有的人沒有五官,有的臉上只有兩條線,這難道是時髦嗎?” 當時豐子愷已是小有名氣的畫家,他的這種畫法叫“意到筆不到”,讓作品更含蓄、耐人尋味。 但是,豐子愷還是採納了遊客的意見,更加註意通過生動的姿態來表現人物,以彌補人物沒有五官的面部神情。 還記得談起這件事時,有位朋友笑説,如果我有豐子愷那樣的成就,當時我就上去告訴他們什麼是“意到筆不到”,別人聽了只會認為我專業。幹嘛去下那笨功夫改進? 是啊,在普通人眼裏,專業就是權威、就有話語權,一旦有所成就,便能享受這份成就帶來的便利,無需再努力。 可是,正如胡適所説:“這世上聰明的人很多,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,所以成功的只是少數人。” 真正成功的人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成功,更不會因為眼前的成功偷懶,他們看似做着無用功、下着“笨功夫”,可其實,人生沒有白走的路,是一點一滴的努力匯聚成河,才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。 甘於樸素的生活方式 袁隆平説:
他原本可以申請專利,功成名就,享受生活。 可他從不貪圖聲色犬馬、從不流連燈紅酒綠,他將研究成果貢獻給國家,數十年如一日地在稻田裏做着自己的實驗。 對別人而言那份巨大的成果和榮耀,在他眼中只是一份普通的、偶爾順遂偶爾充滿挑戰的工作。 陳道明出道數十年,深受外界的追捧和讚譽,幾乎零緋聞,也與他樸素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。 他在最火的時候隱退,減少工作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,他讀古典文學,每天練習書法和畫畫。 他説:“我不買飛機大炮,也不買航空母艦,我保證基本的生活質量,沒那麼多奢望。” 他也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影響着女兒:“我希望她第一身體好,第二要快樂,第三儘量有所成,但更要知道自己是個凡人,是普通人。” 他深知“高處不勝寒”的道理,越是成功,越要恪守個性和底線,越要敢於遠離外界的光環,善於自省和自律。 網易雲熱評上有這樣一段話:“長大後才明白,大部分人高考都會失利,創業都會失敗,婚姻都會坎坎坷坷,工作都會迷迷茫茫。人的一輩子,是在和平庸做鬥爭。 所謂成功,只是突破了那一段時間的平庸而已。人生的常態,是夸父逐日般的永難出頭”,這段話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。 是啊,無論取得多大成就,我們都是普通人。那些成功、那些光鮮亮麗與精彩,背後也不過是或重複瑣碎、或充滿挑戰的日復一日。 初心易改,始終難守。既然得失都是常態,那我們更要敢於平凡,才能得時坦然,失時淡然。 |
|